茭白,孕穗期,江流,蔬菜,水田
提問: 茭白是什么 問題補充: 医师解答: 茭白,別名:茭瓜、茭筍、蔬子。系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性水生草本植物。茭白,作為蔬菜食用的部分,為其主莖及早期分蘗,自短縮莖上拔節,抽生的花莖,因受黑粉病菌的:寄生,刺激花莖組織畸型膨大充實,形成肥嫩的肉質莖,即是茭白。我國栽培茭白較廣,南至廣東、臺灣,北至哈爾濱均有分布,但以長江流域以南水澤地區栽培較多,北方在湖邊、溝邊,及水田僅少量栽培。因此,茭白在北方是稀有的營養價值較高的特種水生蔬菜。 一、栽培歷史 茭白原產我國及東南亞,但作為蔬菜栽培的,只有我國和越南,其中又以中國栽培最早。據《禮記》記載:“食蝸醢而菰羹”。菰食就是菰米飯,可見周朝已用茭白的種子為糧食。《爾雅》記載:“邃蔬似土菌生菰草中。今江東啖之甜滑。”據南宋羅愿所著《爾雅翼》解釋。“今又菰中生菌如小兒臂,爾雅謂之遽蔬者”。又說:“菰首者菰蔣三年以上,心中生薹如藕,至秋如小兒臂。大者謂之茭首…本草所謂菰根者也,可蒸煮,亦可生食。其或有黑縷如黑點者,名‘烏郁’。《爾雅》成書于秦漢間,可見當時除用英白種子為糧食外,已用茭白為菜。 茭白在解放前濟南大明湖一帶水田曾有少量栽培,是濟南名菜之一。后隨城區建設占地已基本絕跡。1984年濟南市政府決定開發擴大蓮藕等水生菜基地,歷城區華山鎮挖掘和引進了茭白逐漸擴大種植。主要在黃河小清河之間的壩于,桃園、萇莊、程莊一帶水田、溝邊有少量種植。近年來,茭白種植面積逐漸發展。品種增多。 二、品質特點 (一)營養成分及食用價值 茭白一般含有蛋白質1.4% ,脂肪0.3% ,糖3.5% ,粗纖維1.1% ,還有大量水分及無機鹽等。由于茭白在未老熟前,有機氮素是以氨基酸狀態存在的,故茭白細質充實,味道清香鮮美,是營養價值較高的蔬菜。北方菱白或雙季茭白品種在秋季收獲,對調滴劑淡季蔬菜有一定作用。 茭白在濟南有多種食用方法,其中不少列入魯菜菜譜之中,成為宴席上的名菜佳肴。如:”糟煎茭白”、“糟煨茭白”““蝦子燒茭白”、“茭白三鮮湯”等多種深受人們的喜愛。 濟南雖處我國華北地區,但春、夏、秋三季的光熱資源不比長江流域差多少,可滿足茭白生長發育的要求。生產實踐證明:我區華山種植的茭白,在產量和質量上都可與長江流域的茭白媲美,尤其病蟲害發生少,水層易管理,因而容易實現優質豐產。 (二)形態特征 茭白成長植株,一般高1.3一2米,葉片長披形,長1-1.6米,葉鞘長0.4一0.6米,葉鞘互相抱合。葉片與葉鞘相接處有三角形的葉枕,稱“茭白眼”。此處組織較嫩,病害容易侵入,灌水不能越過此處。莖有地上莖和地下莖之分。地上莖呈短縮狀,部分埋入土中,其上發生多數分蘗;地下莖為葡匍狀,橫生上中,其先端數節的芽,向地上抽生分株,為游茭。主莖及早期的分蘗,常自短縮莖上拔節,抽生花莖,但花莖因受黑穗菌的寄生和刺激,花莖不能正常開花,其先端數節畸形發展膨大充實,形成肥嫩的肉質莖,即食用茭白。冬季地上部枯死,以根株留在地中越冬。 茭白的品種類型有單季(一熟茭)和雙季茭(兩熟茭)兩種類型。單季茭在春季栽植后,當年秋季收獲,第二年進行分株繁殖或連續3一4年后再換田。在濟南,雙季茭可當年或隔年在夏季“芒種”前后和“秋分”左右兩次采收。 三、栽培技術 (一)整地施基肥。茭白適應性強,對土壤要求不十分嚴格,但以土層深厚,有機質豐富而肥沃疏松的土壤為最好。 (二)適時栽植。單季茭,在春季斷霜后栽植,當年秋季收獲,第二年再行分株繁殖,或連續采收3一4年再換田。行距1米, 墩距0.6米,每墩3一5株、深度7一10厘米,每畝1100一1200墩,栽后一周左右緩苗成活。主要品種有大青秸、象牙茭等。 雙季茭,一般在春季或麥季栽植,第一熟一般在秋分采收。稱為秋茭。第二熟在第二年的芒種左右采收,稱為夏茭。品種有蘇州的“兩頭早”、“臘臺茭”和無錫的“中介茭”等。 (三)田間管理 1.水層管理。掌握萌芽、分蘗期宜淺,保持3一5厘米,以促分蘗和生根。大署前應適當灌水。深10一12厘米,控制無效蘗發生,孕穗期更宜深灌,水深12一20厘米,以促茭白肥嫩,孕穗后逐漸落淺3一6厘米,最高水位不宜超過“茭白眼”。新茭田栽植當年于分蘗前期和孕穗期分期追糞肥。 2.摘黃葉、割枯葉、疏茭墩。生長期間一般除草3一4次。谷雨期間疏去過密分素,小滿前后停止中耕,大署后應摘黃葉1一2次,以利通風。 3.防治病蟲害。小暑到處暑期間易發生銹病,發病初期可噴波美0.1一0.2度石硫合劑2一3次,效果良好。 蟲害,孕茭期有螟蟲危害肉質莖。可用5% 殺螟松乳油200克加水4
00一500千克潑澆。立秋后常發 生葉蟬和蚜蟲危害,可用40% 樂果乳劑1500一2000倍液噴治。 4.適時采收。茭白孕穗后期,肉質莖顯著膨大,抱莖葉鞘中 部向左右裂開,露出1-2厘米茭肉,稱為“露白”是采收適期。過期不采就會老化,肉質松軟,纖維粗硬,甚至寄生的菌絲產生厚膜孢子,在茭白內發生黑點,逐漸擴大成為黑褐色不堪食用。一般3天左右采收一次,用鐮刀自茭白下3寸左右割下,保留一定葉片保鮮,捆把鮮收鮮銷。如運銷外地,將殼茭裝入蒲包浸于水中,可貯存一周。剝出茭肉,每20一30支為一捆,浸人1一2% 明礬水中,可貯5一7天。水殼茭也可冷藏,貯3-4個月,質量基本不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ehn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